出版业开启版权资产管理时代
广西广飞产权交易平台 发布时间:2013-03-26 09:13:53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国家版权局日前在《2013年版权工作要点》中提出,“将开展出版业版权资产管理试点,着手进行版权资产管理体系和制度研究,研究起草指导文化企业版权资产管理的文件。”《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具体负责版权资产管理工作的项目团队有关负责人,他向记者详细地讲述了版权资产管理给文化企业带来的益处。 

    版权资产管理究竟为何物,如何把版权当做资产进行管理?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版权资产管理是指针对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的版权资产,进行组织、协调、配置以求其保值、增值的管理过程。而出版社开展版权资产管理的意义在于:当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可有效厘清哪些是出版社所能运营的版权资产,从而避免法律风险。据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未来将针对出版社开展相关咨询服务,指导企业更好地经营、运作和管理其版权资产。 

    版权资产与物质资产的异同 

    什么是版权资产?要了解这一概念,需先了解什么是文化资产。据介绍,文化资产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国有文化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资产形式,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支撑力量。版权资产作为文化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版权内在价值在企业层次上的直观体现。就其内涵而言,版权资产,也称著作权资产,是指权利人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并且预期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著作权的财产权益和与著作权有关权利的财产权益。 

    那么,版权资产与物质资产相比,主要具有哪些特性呢?据了解,版权资产兼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双重特征,并有依附性和无实体性、特殊独占性、超额获利性、收益不确定性、获取有偿性、流通便捷性、长期性、多重衍生性等特点。相对于其他领域中的国有资产,版权资产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还是很明显的,因此,全面深入研究国有文化企业的版权资产管理活动,需要在研究咨询层面、企业自身层面、监管机构层面和社会层面展开系统的分析,这对于把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和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文企版权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政策措施的贯彻实施,众多经营性的国有文化单位已实现了从事业单位制向企业制转变的历史发展阶段,国有文化企业的文化资产规模随之急剧膨胀,但是,版权资产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其经营、运作和管理还面临诸多问题。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管理意识薄弱、历史情况复杂、管理手段缺失等原因,我国文化企业的版权资产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在版权资产实务管理方面,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机制,大量版权资产处于权属不清、长期闲置或未开发状态,甚至很多企业投入巨资创作、采购的版权内容,最终没有形成法律认可的版权资产。此外,由于没有任何管理规范约束,企业对版权资产处置也极为随意,导致版权资产流失严重。在价值管理层面,现行会计制度对知识产权资产的规定不清,可操作性不强,造成大量富有价值的版权资产长期游离于会计体系之外,不仅使这部分资产在企业改制、重组,尤其是涉外并购中被“零化”“矮化”处理,也使得企业间版权资产交易严重背离公允价值的情况普遍存在。企业资产管理的根本任务在于实现资产流转、流通、保值、增值,而上述情况已经严重危及我国文化企业的资产安全。

    开展试点对症下药 

    针对我国文化企业普遍存在的版权资产管理运营能力薄弱的情况,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陈清华在2012年两会曾提交过题为《关于尽快摸清国有存量版权资产规模,加强国有版权资产监管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任段桂鉴也曾在本报撰文指出“版权资产是易被国有文化企业忽视的"宝藏"”。那么,此次开展出版业版权资产管理试点可谓是“对症下药”。 

    那么,版权资产管理会给国有企业带来怎样的益处?据介绍,综合来看,版权资产管理对国有文化企业而言,有利于盘活存量版权资产,全面发掘版权价值;提升企业版权管理和运营效能;降低版权资产的合规成本和法律风险;推动精确计量单一版权资产价值和资产总量;强化版权资产的跨平台运营和资本化运作等。通过版权资产管理,我国文化企业能够构建一条囊括策划、开发、评估、内控、保护等于一体的版权资产开发与运营链条,一是可以提升全社会的版权资源配置能力,形成繁荣的版权交易市场;二是可以充分发掘我国历史版权资产的经济价值,使长期“沉默”的存量版权资产焕发生机;三是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营造富有活力的版权创新机制,推动更多优秀版权作品不断涌现,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